我这个人属于是个特没心机的,有朋友评价我基本属于透明的,听了这话很让我郁闷了一阵,不过,反过来想,没心机就没心机,一天到晚想那么多累啊,早早就得长皱纹,(*^__^*) 嘻嘻……
不过,我很喜欢看侦探片、谍战片,《福尔摩斯》《柯南》……耳熟能详,虽然也和文中的大侦探一块儿“探案”,大部分思考属于纸上谈兵,生活中绝对不爱动脑子,曾被学生跟踪,也不知道怎么回事。
脑子长着总归要动一下下吧,最近,跟着电视看了两部谍战片《内线》、《黎明之前》,这两部片都有吸引我的地方。不过,更喜欢《黎明之前》,不靠美女,靠的是演技和剧情。
还是介绍吸引我的《黎明之前》吧。《黎明之前》整部剧,就象编导摆出的一副珍珑棋局,让观众去自行破解——
夺取木马计划,寻找卧底,这些都是平常的棋子,与众不同之处在于,连接和推动整个故事的那条主线非常特别。作为整剧的核心人物刘新杰,他的被怀疑和被开脱,正是故事的主线。 也许解开这副棋局,并不需要高深的棋力,需要的,只是多一些对人性的理解和思考。当你恍然大悟的那一刻,才会发现,这方寸之间,是如此奇诡高绝,让人赞叹,更可以久久回味。
雨夜,骤然响起的神秘电话,老式打字机清晰地敲打出出场人员身份,一个阴森神秘的情报机关,一份存亡攸关的口供,一个地下党毫不犹豫地牺牲,背叛者还会做如何地交代,那个干净干练、从容精准地射杀了叛徒的背影到底是谁……开场节奏紧凑,对白简洁,几分钟埋下众多伏笔,紧迫而连贯的剧情铺陈,颇有几分美式连续剧的风格……
刘新杰的身份暴露是导火索,没有秦天佑的指认事件,就不会有9月16日的刺杀行动,就不会有电话,有枪伤,没有八局的内部调查,故事就没有办法铺展开来,所有精妙的推理细节,令人赞叹的绝妙设计都无从施展。刘新杰不陷于怀疑,水手那场自杀式的迷局根本没法设计。
电话证据、枪伤,这两个证据被八局的人揭露,一切证据确凿无疑的指向刘新杰,直到最后石破天惊的解答,整部剧的结构都是在置刘新杰于死地而后生,以他的被怀疑开始,以他的被开脱结束。
有人评价说《黎明之前》和《潜伏》有些相似:“同样是敌人心脏里的潜伏者,敌人是一个站长和他领导的三架马车。《潜伏》里是老谋深算的吴站长,《黎明之前》里有个不苟言笑的谭局长,手底下齐佩林八面玲珑,孙大浦马马虎虎,连李伯涵的高智商也和《潜伏》中的李涯如出一辙。”
套用一点影评:黎明之前的看点很多,热度不减的谍战题材,情节设计精巧,出其不意,紧张刺激,环环相扣,张弛有度。对白精炼,语言朴实中不乏精彩,音乐和画面制作精良紧扣主题,演员表现可圈可点,即使是不起眼的配角也有不俗的表现,让人看得欲罢不能。
导演刘江说:“《黎明之前》是类型化更高的戏,快速的镜头切换、不断倒叙、反转的情节逼近以及大量纯侦破技术的真实再现……比如,通过药剂的化学反应,推断死亡原因;通过口含照片,知道照片拍摄的大致时间;通过翻检嫌疑人的生活垃圾搜集线……”
我觉得最具看点的,首当其冲是人物与剧情:军情八局,一个老谋深算的局长和五个精明能干的处长(各个个性鲜明);水手组织,一个智慧坚定的水手和一群纪律严明的成员;木马计划,一个地下党不惜一切代价都要破坏的阴谋;摩西行动,一场风云变幻的生死较量。
两大阵营,你中有我我中有你,真真假假,虚虚实实,真是一场智力的比拼。忠诚与背叛,杀戮与救赎,情节交织,看似错综复杂,却又主线清晰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可以说:“编导终于不拿我们当白痴了。”
O(∩_∩)O哈哈~特别喜欢刘新杰的招牌动作:揉一揉鼻子。另外,这部片子最值得骄傲的是没有感情戏,女演员很少。
评论